今天,說起德意志制造,在許多領域似乎就意味著品質。然而200年前,德國產品聲名狼藉,“德意志制造”是劣質的代名詞。德國為什么能奇跡般地崛起,不僅把老牌的英國遠遠甩在后面,而且引領世界工業制造潮流?除了社會制度、經濟政策、科技創新因素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德國在政治、經濟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藝術等領域,涌現出了一大批燦若星河的天才,他們為人類步入現代世界立下了奇功。
“天才”一詞,在德國有特殊含義,意味著魔力或神秘力量,而那些被譽為天才級的思想家、科學家、藝術家和各個領域的杰出人物,一生無不充滿了風險,且時常卷入動蕩之中?!兜聡觳拧愤@部四卷本德國“百科全書”從兩個方面提出了思考:德國為什么具有超常的爆發力?那些德國的天才們,何以會具有如此大的能量?
假如要概括這部著作,那可以這么講:18世紀中期德意志命運的大轉折,不是源于普魯士的崛起及德國最終完成了統一,而是德意志大學的興起。當時德國新型大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,重塑了德意志與眾不同的知識分子,從而引發了閱讀革命。溫克爾曼、萊辛、康德、費希特、歌德、貝多芬、莫扎特、克勞塞維茨、高斯、洪堡、門斯等天才人物陸續登上了德國歷史舞臺,促成了歷史上的第三次文藝復興,為德國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。
伴隨著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的發展,受教育的中間階層崛起,成為德國振興不可忽視的力量。這個時期出現了眾多的思想家、發明家、科學家,學術界面貌煥然一新,亥姆霍茲、黎曼、克勞修斯等人的自然科學成就為德國工業騰飛注入了活力,而克虜伯、西門子、拜耳、帕金、本茨等人,鑄就了德國別具一格的工匠精神。從1871年德國統一至1933年魏瑪共和國結束,可以視為有“兩個德國”:一是高速發展、科技進步的工業德國;另一個是思想文化領域日趨崇尚褊狹民族主義的容克德國。維特根斯坦、榮格、斯賓格勒、聚貝爾、特賴奇克、狄爾泰、齊美爾、滕尼森、桑巴特、馬克斯·韋伯等杰出的學者從不同角度,努力為德國的發展提供各種方案。但他們未能完成自己的真正使命,最終陷入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泥潭,承受更為痛苦的精神和心靈折磨。
1933年希特勒上臺,是德國的歷史拐點。“一切為了戰爭”的口號使德國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傳統思想領域,藝術披上了“褐色”的外衣,政治淪為了納粹的宣傳工具。然而,法西斯的殘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,只是暫時中斷了德國天才人物的涌現,無法完全遮蔽他們的光芒,德國在今日世界的地位和影響,也正是得益于約瑟夫·博伊斯、于爾根·哈貝馬斯等天才的精神和品質。
德國天才在世界現代史上成群涌現,也是教育勃興的收獲。具體而言,是高等教育變革式發展的收獲。據記載,最古老的大學是始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。在工業革命前神學占據統治地位的年代,歐洲的大學無不以神學研究、注釋經典為主要內容,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教育則處于邊緣地位。十八世紀初,德意志的大學已多達50多所,而當時的英格蘭,僅有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。
Copyright? 2013-2023 天津西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電話:400-9619-005
傳真:+86-22-27239092
聯系人:余子豪 +86-13132556233
郵箱:sales@e-xina.com
地址: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235號河川大廈A座22D
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我們